【現在的台南】 Post author:Emily Post published:2018 年 1 月 26 日 Post category:漫步在時光的層疊 — 中國城與河樂廣場– 二戰結束後,陸上交通漸趨發達,運河不再作為人民商業往來的主要管道,南北兩條河流:福安坑溪、德慶溪也一段段的被填平為道路了。熱鬧景象不再,運河反而成了累積垃圾的臭味來源,一直困擾著當地居民。1980年,台南市政府首先著手改造運河盲段,建造了中國城商場,住商混合加上電影院和遊樂場,成了台南一代人的熱鬧繁華回憶。到了1990年代,海安路的拓寬與地下街工程,阻斷了中正商圈周遭的人流,讓中國城逐漸沒落。 中國城舊照。(圖片取自維基百科) 2016年政府決定重新改建中國城,由荷蘭設計團隊,以「城市潟湖」為概念,設計了今日的河樂廣場。廣場周遭有白色的柱體殘骸,是來自中國城建築的遺跡,地下的潟湖水池,象徵此地曾為運河盲段的過去,旁邊的舊漁市建築則見證了各階段的歷史變化。 河樂廣場。(圖片取自網路) 河樂廣場的夜景。(台南市政府提供) –新舊交融– 除了河樂廣場,台南今日的許多景點商圈都來自不同的歷史與建築。 美術館1館前身為警察署、2館所在地日治時期是台南神社、台灣文學館前身為台南州廳,也就是台南最高的行政中心、司法博物館前身即為法院、吳園是台灣四大名園–四春園的後花園。 鴨母寮市場、水仙宮市場、永樂市場、西門市場,聚集著不同年代的人們到此處買賣生活。神農街商圈保留了五條港時期的郊商老房子樣貌,在街上逛逛時可想像南勢港的忙碌繁華。兌悅門、孔廟、赤崁樓、大南門一路陪著城市發展,成為台南今日的代表與象徵。 走訪大街小巷時,亦會看見許多大大小小的廟宇。每間廟宇、每尊神明都保佑著居住在這裡的居民,及南來北往的每位旅人,同時也是台南很特別的風景。 –結語– 剛來到台南的人,可能會覺得市區的道路很奇怪,東灣西拐又小巷子一堆,常常不小心轉錯彎就找不到方向了。並不是台南的都市規劃很差,而是這些曲折的道路可能曾經是水路,以及不同時期的道路堆疊而成的樣貌。 水路脈絡對於每個文明都相當重要,台南也不例外。隨著科技與交通技術的發展,如今更需要柏油路來承載我們的日常生活,因此陸續填平了城市內的河道。雖然腳下的風景改變了,但有些街區的尺度卻是不變的。走在民權路上會發現街道寬度以今日的標準來說相當窄,雙向單線的車道,比起西門路、海安路來說非常擁擠,但在沒有汽車的年代,這樣的寬度已是橫貫市區的重要道路了。 信義街東段(金華路以東),就是俗稱屎溝墘的新港墘港河道,當時的商家撐竹筏,在狹小的巷子裡上下貨物,現在看來總覺得很神奇。兌悅門在今日看來或許樸素低調,卻是守護城內居民重要防線。城門外的地區,一直到1990年代其實大部分都還是魚塭和鹽田。 今日我們看到的台南,是幾百年來不同年代的人們交織出來的城市,直到今日都還在變化中。下次走在台南彎彎曲曲的小巷中,可以猜想,腳下的道路百年前也許是清澈的河道,可以想像,街邊的房子也許有百年的故事,而當時的人,或許是搖著船槳、沿著河道在這座城市中生活的喔! 回主頁 1875 1927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Share this content Opens in a new window Facebook You Might Also Like 【日治時期】 2018 年 1 月 26 日 【清朝時期】 2018 年 1 月 26 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