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現在的台南】 Post author:Emily Post published:2018 年 1 月 26 日 Post category:漫步在時光的層疊 — 中國城與河樂廣場– 二戰結束後,陸上交通漸趨發達,運河不再作為人民商業往來的主要管道,南北兩條河流:福安坑溪、德慶溪也一段段的被填平為道路了。熱鬧景象不再,運河反而成了累積垃圾的臭味來源,一直困擾著當地居民。1980年,台南市政府首先著手改造運河盲段,建造了中國城商場,住商混合加上電影院和遊樂場,成了台南一代人的熱鬧繁華回憶。到了1990年代,海安路的拓寬與地下街工程,阻斷了中正商圈周遭的人流,讓中國城逐漸沒落。 中國城舊照。(圖片取自維基百科) 2016年政府決定重新改建中國城,由荷蘭設計團隊,以「城市潟湖」為概念,設計了今日的河樂廣場。廣場周遭有白色的柱體殘骸,是來自中國城建築的遺跡,地下的潟湖水池,象徵此地曾為運河盲段的過去,旁邊的舊漁市建築則見證了各階段的歷史變化。 河樂廣場。(圖片取自網路) 河樂廣場的夜景。(台南市政府提供) –新舊交融– 除了河樂廣場,台南今日的許多景點商圈都來自不同的歷史與建築。 美術館1館前身為警察署、2館所在地日治時期是台南神社、台灣文學館前身為台南州廳,也就是台南最高的行政中心、司法博物館前身即為法院、吳園是台灣四大名園–四春園的後花園。 鴨母寮市場、水仙宮市場、永樂市場、西門市場,聚集著不同年代的人們到此處買賣生活。神農街商圈保留了五條港時期的郊商老房子樣貌,在街上逛逛時可想像南勢港的忙碌繁華。兌悅門、孔廟、赤崁樓、大南門一路陪著城市發展,成為台南今日的代表與象徵。 走訪大街小巷時,亦會看見許多大大小小的廟宇。每間廟宇、每尊神明都保佑著居住在這裡的居民,及南來北往的每位旅人,同時也是台南很特別的風景。 –結語– 剛來到台南的人,可能會覺得市區的道路很奇怪,東灣西拐又小巷子一堆,常常不小心轉錯彎就找不到方向了。並不是台南的都市規劃很差,而是這些曲折的道路可能曾經是水路,以及不同時期的道路堆疊而成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