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日治時期】

  • Post author:
  • Post category:未分類

–新運河&城市改建–

到了日治時期,1903年8月,一場洪水導致曾文溪及鹽水溪氾濫,讓五條港區的舊運河潰堤且淤積,漸漸不敷使用。為了取代已不能航行的舊運河,讓外海船隻能循水路直抵臺南市中心,1922年4月,開始了新運河的建設工程,至1926年3月完工。

新運河在安平及臺南市區各設有船渠,以容納舟船停靠,上下貨物與買賣,俗稱「運河盲段」(形似人的盲腸故以此命名)。運河兩岸及周邊,航運及漁業相關的民間與官方設施林立,如海關辦事處、製冰會社、漁市等,形成了台南新的繁華水路樣貌。

河樂廣場現址,中國城興建前的樣貌:原為連接台南運河、停泊船隻的運河盲段。(照片出處: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)

1960年代臺南運河及盲段。(攝影:吳金淼)

許多人比較熟悉的是位於安平、東西向的運河,其實運河向東轉了一個直角,就沿著環河街向南去,在漁光島前連回安平港水域。

今日環河街旁,與府前路交叉口,有一座看似普通的新南橋,前身其實是塗了瀝青與枕木搭建的「烏橋仔」。烏橋靠近漁市與新艇遊廓,南來北往的漁獲交易與娛樂場所,讓這一代熱鬧非凡。台灣著名品牌「黑橋牌」便是在屋橋旁發跡並以此命名。

台南運河每年舉辦的端午賽龍舟,是府城的一大盛事,至今已舉辦了超過兩百多年,新運河開通後,競賽場地便辦在烏橋往北至海關辦事處的這一段水域。然而1962年發生翻船事件,因而龍舟競賽沉寂了11年,至1973年才重新舉辦。現在橋面早已全然更新。(照片出處: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)

在興建運河的同時,當時的政府在1920年代也開始規劃城市改建,以現代化的格子狀道路設計,搭配能讓馬車能轉彎通行圓環系統,加上新運河的建成,慢慢地融合成今日台南的街道風貌。除了經濟的繁榮,當時的台南在城市發展上同樣與台北分庭抗禮,許多建築與設施都是南台灣的代表。

宮古座,為日治時期台南四大戲院之一,位於台南市西門町(今真善美戲院處)。造型是模仿東京歌舞伎座的設計,一樓二樓都是包廂,每一個包廂可作四個人。宮古座當時的座位設備是日本人習慣跪座的榻榻米,客人須跪坐欣賞表演,台灣人較無法適應,故又有台語諧名「艱苦座」。(照片及文字:維基百科)

寶美樓,位在現今的西門圓環上,是台南市第一間臺灣料理餐廳,直到1970年代以前都是達官貴人的社交場所,當時還有「北有江山樓,南有寶美樓」的俗諺。現由私營咖啡廳業者承租經營。

四春園(現今吳園為其後花園),從清領時期便是台灣四大名園之一,日治時期被改建成了台南最早的高級行館,水電、現代設備一應俱全,接待過許多台灣總督以及日本的皇親國戚。

寶美樓(照片出處:網路)

四春園旅館
(照片出處:
灣國定古蹟編纂研究小組)

新町遊廓,是台南當時知名的風月場所集中地,鼎盛時期有超過百家的相關商家在此營業,繁華一時。當時膾炙人口的電影《運河殉情記》,便是以此地的故事為藍本拍攝的。
照片為曾在新町遊廓中營業過的「真花園」,為府城日治時期新町風月文化最後一個見証,也是全台僅存百年特種營業建物。真花園內部有假山,水池,是早年「新町遊廓」代表建築。於2004年3月31日正式歇業。(記者黃文鍠攝)

林百貨,1932年建造,雖然相較前面的建築都較晚,但卻是台南第一間百貨公司,俗稱「五層樓仔」,是當時台南最高的建築。建築內設置了台南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