採訪/王郁華、從子涵、陳立蓉 攝影/羅元均、李玟潔 撰文/陳立蓉、從子涵
漫步在信義街上,到了盡頭,映入眼簾的是二級古蹟「兌悅門」。紅磚城牆上的陽光灑下,透過樹蔭的影子,映在老古石堆砌起來的街道,午後很恬靜,時間似乎被凝結了。這難令人聯想到,在兩百年前,這裡被稱為「老古石街」,城門的一端迎接著台江內海,彼端面對繁華的市集,這裡曾扮演者台灣貿易重要樞紐的繁華,如今,兌悅門卸下守護市集商旅安全的責任,但依舊矗立在那,悠悠地看著時代洪流中的故事。
古時地理位置上此地靠近老古石渡口,在通商輝煌的時代裡,渡口附近會有專門供通商旅人居住的旅館,而「渡」一字也有住宿的意涵,因此老古石渡為取其意命名的。經營者艾蜜莉,在大學時期走入了台南,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,愛上這裡。即使在畢業後回到自己的家鄉工作,他們仍對這片土地念念不忘。在某此次的機緣下,朋友找到了位於信義街的這棟老房子,想經由整修來重新喚醒這段歷史,這也讓她開始思索著想讓下一代看見甚麼未來?能藉由什麼方式來回饋台南,讓更多人認識這個她與朋友喜愛的地方?在多方評估之後,她與朋友開始收起行囊,帶著文化保存與傳承的理念,重拾當初對這片土地的熱忱,從台北再次回到了台南,一同經營老古石渡。
住宿空間是一個媒介。透過住宿,人們享受、交流、學習另一種歷史文化,以及不同空間營造者的生活經驗或態度。這種感受在旅途中特別強烈,在異地住宿,有一個讓旅人心靈充分休憩、獲取養分、舒服呼吸的空間,隔天更能神采奕奕的去探索這個城市。基於這樣的想法,艾蜜莉跟夥伴成立了「有時。空間研究室」,不同於一般住宿空間的定義,有時將「老古石渡」定位為生活展場,讓民眾有機會透過住宿的方式體驗傳統建築與舊時生活。同時以工作室每週三日對外開放為「有時茶小賣所」營業的方式-不定期的與本土藝術家合作,共同開發生活器皿,及代表作品系列的完整展示,